盛夏,繁华喧闹的巴塞罗那街头,来自各国的游客举起手机拍摄高迪建筑,背后的墙上却印着 “
在游客密集区拉斯兰布拉斯,数千名愤怒的巴塞罗那居民走上街头,用五颜六色的手枪向正在用餐的游客喷水。当浑身湿透的游客尴尬地离去时,人们听到抗议者高喊“游客回家”。
西班牙在2024年度国际旅客人次超9400万,高居世界第二,并且旅游业带来的收入约占全国GDP总额的约15%。但同时数万名本地居民走上街头,进行反旅游。为什么一个旅游业如此发达的地方,民众会对游客说“不”?
现如今,西班牙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仰赖旅游业的拉动。按照常理推断,人们或许会认为,旅游业带来了巨额收入,这些财富理应反哺政府与民众,提升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福祉。游客越多,笑脸也该越多。
然而,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美好。对于慢慢的变多的西班牙普通人来说,旅游的繁荣不仅没有改善生活,反而让他们的日常成本变得更沉重。
以巴塞罗那为例——在过去十年中,随着爱彼迎(Airbnb) 等短租平台迅速扩张,当地的住房租金平均上涨了 70% 。在热门旅游区域,房东通过短租获得的回报远高于长租,许多房源被转为面向游客的短租公寓。供给锐减,需求不减,长期租房市场行情报价随之飙升。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些“类酒店”式的短租房正在蚕食原本稳定的社区结构。慢慢的变多本地居民发现,自己生活在“游客环绕”的空间中,楼道里拉行李箱的陌生人络绎不绝,邻里关系被打散,日常生活的安宁感也随之远去。
▲ 今年早一点的时候,西班牙社会党首相佩德罗·桑切斯 (Pedro Sánchez) 表示,“爱彼迎太多,但房屋不够”。
不止巴塞罗那。2024年4月20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爆发了大规模,数万居民走上街头,打出横幅——“加那利群岛有极限”(Canarias Tiene un Límite),向政府发出愤怒呼吁。当地媒体指出,游客的日均用水量是居民的6倍,而水资源正优先被分配给旅游设施。
与此同时,岛上居民却面临着房价高企、公共住房短缺、工资增长缓慢等生存危机。据官方数据,加那利群岛 33.8% 的人口正面临贫困或社会排斥的风险。更讽刺的是,在这样的民生背景下,政府却还计划在岛上建设两个大型豪华旅游开发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这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愤怒。
▲ 2025 年 5 月 18 日,西班牙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呼吁改变加那利群岛的旅游模式。
来自抗议组织“加那利已经受够了”(Canarias Se Agota)的发言人马丁指出,他们并不是反对旅游,而是反对一种“为资本服务、不为公民负责”的旅游模式。他这样说:“问题不在于游客,这种模式是围绕着一个不愿倾听民众需求的商业阶层建立起来的,在于为商业阶层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公民服务的政治阶层。”
民众如此激烈的抗议,表面上是对旅客数量失控的愤怒,本质上却反映出西班牙公共治理的失能。2024年6月,巴塞罗那市市长贾乌梅·科尔博尼(Jaume Collboni)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城市内的短期旅游租赁许可。他强调,这一措施相当于为本地居民“新增一万套住房”,有助于缓解住房供应紧张的问题。
听上去力度很大,实则是一个五年后才见效的远期承诺,对眼下租金高企的居民来说无异于画饼充饥。而此议题背后不同政党立场分裂、互相博弈的残酷事实,更会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与此同时,房东继续获利,资本持续渗透,居民切实感受到的却是逐年飙升的物价。旅游业是否真是痛苦与失望的根源,或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旅游”恰好成为了一个可以集中发泄不满的出口。终于,底层民众走上街头、高喊“游客滚回家”这样激进口号的反抗,不单纯为了反对游客本身,而是在呼喊一个被挤压的基本诉求:我们想要一个可以生活下去、属于我们的城市。
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被贴满加泰文化与高迪风格标签的巴塞罗那同西班牙其他城市一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不仅消费风景,也在无意识中消费“生活本身”——他们将本地居民视为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仿佛居民也该服务于他们的体验与感受。然而,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从来不是把他人文化当作一份打卡式的体验套餐,而应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基础上的文化碰撞与真实交流。
问题在于,当地方政府在旅游经济中尝到甜头后,往往倾向于对游客表现出“讨好”的姿态,比如牺牲公共空间、放宽环保限制、优先配置资源给游客需求。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慢慢的变多的普通人意识到:原来,他们并不可以真正主导自己的城市,也没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在这样的背景下,西班牙民众的反旅游抗议不等同于简单的排外,也不会上升为失控的民族主义。那些“巴塞罗那是非卖品”“我们要好好活着,不要苟且偷生!”类的标语,是居民拒绝为了别人而活的宣言。
▲ 2024 年 5 月 25 日,在马略卡岛帕尔马,抗议者在中举着 “马略卡岛非卖品 ”的横幅,抗议马略卡岛旅游业的大规模扩张和房价上涨。
对于西班牙来说,旅游业本应是锦上添花,现在却逐渐演变成唯一的路。工业占西班牙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欧洲国家,占GDP近15%的旅游业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行业。此外,旅游业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23年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单是旅游业的就业人口占了西班牙总就业人口的11.6%。短期内西班牙政府不可能根本上改动从前的旅游模式,正如工业与观光部长Jordi Hereu所预估,看到游客数量持续成长,他期待西班牙借此机会推进“旅游转型”,提升旅游品质。
过去我们批判旅游殖民主义,是批判一些国家在政治、文化上占据高地,将欠发达地区建构成落后但神秘的“异域他者”形象。当地文化在旅游业的消费逻辑下被剥离原有语境,居民被迫参与一场自我他者化的展演,只为迎合游客的期待。在这种“软性殖民”式的旅游结构中,真正的利益往往流向国际资本和连锁企业,而留给本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
如今,当我们正真看到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民众发起对游客的激烈反抗时,也应警惕其中是否潜藏着一种“被殖民”的情绪——因为无论处于链条的哪一端,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经济依附所带来的权力失衡。解决之道,在于重新校准发展逻辑:旅游业应成为城市生活的补充,而非主宰;利润应回馈社区,而非集中在少数资本手中。
城市不只是风景、建筑和数据,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归属与记忆。当一座城市的灵魂被明码标价,它的命运早已成定局。而真正值得守护的,是那些尚未标价的日常,是居民眼中对生活的热望,而不是资本眼中数字的涨幅。
上一条: 5月13日A股十九大热点消息十三大股评预判明天周三A股下跌
下一篇: EVA胶膜的品种